OSI 和 TCP/IP 网络模型
网络术语
节点(node)
节点是连接到网络的物理电子设备,比如电脑、打印机、路由器等等。
如果配置正确的话,节点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收发。
节点可以彼此相邻,其中的节点 A 可以直接连接到节点 B。
节点之间也可以有中间节点,例如节点 A 和节点 B 之间可以放置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。
通常,路由器将网络连接到因特网,而交换机运行在网络内部,促进内网通信。
链路(link)
链路连接网络中的节点,它可以是有线的,比如以太网,也可以是无线的,比如 WiFi。
链路要么是点对点的(节点A与节点B相连,要么是多点的(节点A与节点B和节点C相连)。
协议(protocol)
协议是一组相互商定的规则,允许网络中的两个节点交换数据。
网络(network)
网络是一组计算机、打印机或任何其它想要共享数据的设备的通用术语。
网络的类型包括:LAN、HAN、CAN、MAN、WAN、BAN 或 VPN。
拓扑(topology)
拓扑描述的是节点和链路如何在网络配置中组合在一起,通常用图描述。
层(layer)
层是对网络上的功能和行为进行分类和分组的一种方式。
每一层都抽象低层的功能,直到最高层为止。
最终用户是看不到所有其它层的所有细节和内部运作的。
OSI 七层模型
OSI 七层模型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网络分层模型,是一个描述网络功能的概念框架。
简单来说,OSI 模型标对计算机系统彼此之间发送信息的方式进行了标准化。如图:

应用层
为用户提供服务,各种应用程序协议。如:HTTP、FTP、SMTP、POP3等。
展示层
数据处理,如:数据的加密/解密、编码/解码、压缩/解压缩
会话层
管理(建立、维护、重连)应用程序间的会话
传输层
接收上一层的数据,将数据进行拆分,并且保证将数据有效传递给下一层。
网络层
路由与寻址,决定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路径/转发
数据链路层
物理寻址,帧编码和误差纠正控制
物理层
比特流传输
TCP/IP 四层模型
TCP/IP 四层模型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型,我们可以将TCP/IP模型看作是OSI七层模型的精简版本,
由以下 4 层组成:

应用层
主要提供两个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之间信息交换的服务,它定义了信息交换的格式,
消息会交给下一层传输层来传输。
常见协议:HTTP、FTP、SMTP、POP3、IMAP、SSH、DNS
传输层
负责向两台设备进程之间提供数据通信。
常见协议:TCP、UDP
网络层
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的主机提供通信服务。
常见协议:IP、ARP、ICMP、NET
物理接口层
将网络层的ip数据包组成帧,在相邻节点间传递。每一帧包括数据和控制信息。
常见协议:MAC